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喜马拉雅旱獭生态学研究进展
蒋可, 熊浩明, 靳海晓, 田富彰, 李伟, 魏有文, 马英, 何建, 苏晓东, 米宝玉
摘要40)   HTML    PDF (657KB)(174)   
喜马拉雅旱獭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物种,是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鼠疫自然疫源地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而旱獭的分布,受气候、土壤、植被等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而决定着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其动物鼠疫流行风险的分布和变化,即地理景观要素与鼠疫主要宿主动物的分布对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区域具有决定作用。目前,喜马拉雅旱獭的生态学研究已有大量报道,该文从喜马拉雅旱獭生态学特点、洞穴特征、栖息地的生境特征等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期提高对喜马拉雅旱獭生态学的认识,进而推动生态学在鼠疫防制中的应用。
2024, 35 (1): 121-127.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4.01.022
青海省海东市小型兽类体表寄生蚤种及其鉴定研究
王金锁, 赵延梅, 魏有文, 周奎章, 李积德, 马英
摘要43)   HTML    PDF (758KB)(313)   
目的结合鼠疫疫源地调查和监测工作对青海省海东市小型兽类体表寄生蚤的构成、宿主选择和分布进行调查研究,并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部分常见和疑难蚤种进行分子鉴定,以提高蚤种分类鉴别准确性。 方法应用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对蚤类进行分子鉴定,并结合传统形态学分类方法综合鉴别蚤类。 结果海东市共发现和记录体表寄生蚤61种(亚种),隶属4总科5科28属。测得4科13属20种计99条蚤COⅠ基因序列片段(约658 bp),种内遗传距离为0.2%~2.9%,种间为3.3%~22.9%,种间距离明显大于种内。 结论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各蚤种单系的支持率均>99%,COⅠ基因和传统形态分类方法的结合可以更准确地鉴定海东市蚤类。
2023, 34 (5): 664-670.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3.05.014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蚤类名录
岳春录, 王梅, 赵忠智, 李亚楠, 王雪, 米宝玉, 罗军, 魏绍振, 魏有文, 杨宁, 郑谊
摘要247)      PDF (3017KB)(703)   

通过对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监测工作中收集的蚤类按科、属、种类别进行归类整理成蚤类名录,共记述了蚤类88种(亚种),隶属于6科29属,同时采用地图形式描述其地区分布,其中共和县44种(亚种),兴海县45种(亚种),贵南县50种(亚种),贵德县18种(亚种),同德县19种(亚种)。蚤类名录及地区分布图便于自然疫源性疾病等传染病预防工作的开展,也对当地蚤类相关资料的积累有一定意义。

2015, 26 (6): 611-616.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6.019
玉树地震灾区居民鼠疫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金泳, 魏荣杰, 吴海莲, 赵小龙, 李翔, 魏有文, 唐新元, 熊浩明, 张爱萍, 金丽霞, 王祖郧
摘要264)      PDF (288KB)(778)   

目的 了解玉树地震灾区居民对鼠疫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 分析其影响因素, 为玉树灾后鼠疫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玉树地震灾区7乡2镇干部、牧民、民工、在校学生共计294名为调查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小组访谈与个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获取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及鼠疫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调查对象鼠疫防治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为77.89%(229/294);其中在校学生最高, 达93.81%(91/97);其次是当地牧民, 为80.95%(51/63);当地干部为74.55%(41/55), 工地民工最低, 为58.23%(46/7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是否来自鼠疫疫源地区是鼠疫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结论 玉树灾后重建民工的鼠疫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 增加了鼠疫波及人间和远距离传播的风险, 需要进一步加强灾后重建施工人员的鼠疫宣传教育。

2015, 26 (5): 522-524.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5.025
青海省鼠体寄生蚤大量寄生现象报道
王雪, 郑谊, 杨汉青, 赵小龙, 李海龙, 魏有文, 罗军, 李翔
摘要332)      PDF (844KB)(1075)   
2013, 24 (6): 564-564.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3.06.026
青海省啮齿类动物地理分布格局探讨
李海龙, 马英, 魏有文, 李超, 郑谊, 王雪, 杨宁
摘要382)      PDF (992KB)(1094)   

目的 分析青海省啮齿类动物区系分布特点,初步探讨青海省啮齿类动物地理分布格局。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检索,共收集青海省啮齿类45种,隶属2目9科。将青海省各自然地理单元作为基本单元,采用Ward's方法对各基本单元进行聚类研究。结果 青海省啮齿类聚为两大类群,青海羌塘高原和果洛玉树高原在距离系数为0.13水平上首先聚合为一个新类群,在距离系数0.21的水平上青海湖北山地、黄南山地、湟水河谷、柴达木盆地和青海祁连山地的啮齿类聚为一个新类群。结论 聚类结果体现了各动物地理单元啮齿类与其地理环境相互渗透的现象。

2013, 24 (5): 418-421.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3.05.011
青海省格尔木地区鼠类空间生态位的研究
魏有文, 马英, 李海龙, 郑谊, 李超, 王雪, 李翔, 杨宁, 罗军
摘要505)      PDF (848KB)(1049)   

目的 研究青海省格尔木地区鼠类空间生态分布。方法 采用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 生态位重叠指数对4种不同生境内的鼠类群落进行研究。结果 在捕获的12种鼠类中高原鼠兔的生态位宽度值最大(0.5486),白尾松田鼠和高原松田鼠次之,分别为0.4930和0.4591,小毛足鼠、黄兔尾鼠、褐家鼠、根田鼠、小家鼠、三趾跳鼠、长耳跳鼠的生态位宽度最小(近似值为0)。12种鼠类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最大为1,最小为0。结论 格尔木地区鼠类优势种间、非优势种间生态位宽度指数相差不大,生态位完全重叠的鼠种间具有较为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适应性,生态位不重叠的鼠种对自然资源利用存在明显差异,相互间不存在资源利用竞争。

2013, 24 (4): 292-294.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3.04.003
青海省蚤类一新纪录
郑谊, 马英, 罗军, 赵小龙, 李海龙, 魏有文, 王雪, 杨晓艳, 杨宁, 金星
摘要430)      PDF (1422KB)(741)   

目的 了解青海省共和县小型兽类体外寄生蚤种类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夹夜法捕获小型兽类,捡取其体外寄生蚤,并将其制成玻片标本后依据外部形态特征进行分类鉴定。结果 采集青海省共和县小型兽类体外寄生蚤785匹,隶属3科8属13种。结论 二齿新蚤(Neopsylla bidentatiformis(Wagner,1883))为青海省蚤类新纪录。

2013, 24 (3): 239-240.
青海省海东地区鼠类种群特征的调查研究
魏有文, 鲁亮, 马英, 罗军, 王雪, 席贵兴, 李宏朴, 周宁
摘要1297)      PDF (1021KB)(968)   

目的 研究青海省海东地区鼠类种群特征。方法 采用夹夜法,按不同生境调查海东地区鼠类,对生态学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在海东地区共捕获鼠类427只,隶属2目6科15种,其中在针阔混交林捕获鼠类7种82只,捕获率3.90%;林缘灌丛捕获鼠类6种112只,捕获率 4.53%;高山灌丛捕获鼠类7种77只,捕获率3.35%;高山草原捕获鼠类7种95只,捕获率2.94%;农田居民区捕获鼠类9种61只,捕获率2.60%;高山草原中的生物量最高,为35.95;林缘灌丛次之,为34.70;高山灌丛最低,为21.59;小家鼠及褐家鼠的肥满度在农田居民区中最高,为5.18和4.05;长尾仓鼠在高山草原中的肥满度最高,为3.80;大林姬鼠在林缘灌丛中的肥满度最高,为2.97。同一鼠种在不同生境中的生物量、肥满度各有其特点和差异。结论 青海省海东地区鼠类区系构成较为混杂,降低优势害鼠的种群密度,防止鼠害发生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2011, 22 (1): 29-31,34.
三江源地区食肉动物和小型兽类的种类与分布
汪元忠,李超,吴克梅,魏有文,郭文涛
摘要1220)      PDF (311KB)(1051)   

【摘要】 目的 了解三江源地区食肉动物和小型兽类的种类与分布。方法 整理收藏动物标本,查阅资料,采用鼠夹法调查。结果 在三江源地区有食肉动物和小型兽类4目11科27属51种。结论 三江源地区喜马拉雅旱獭、根田鼠、小家鼠、长尾仓鼠、高原鼠兔、猫、犬、赤狐、沙狐、狼、艾鼬等广泛分布,其中喜马拉雅旱獭是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主要宿主。

2009, 20 (6): 589-590.
三江源地区自然感染鼠疫的动物及媒介昆虫细菌分离简述
吴克梅,李超,汪元忠,魏有文,罗军,郭文涛,吴海生
摘要1257)      PDF (380KB)(1144)   

【摘要】 简要论述三江源地区自然感染鼠疫菌的宿主动物及媒介昆虫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首次分离鼠疫菌的时间、地点等情况,以了解该地区染疫动物、昆虫的种类及其在鼠疫流行病学方面的作用等,为三江源地区鼠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2009, 20 (4): 365-368.
青海省三江源唐古拉地区蚤、蜱、虱调查
魏有文, 李超, 郑谊, 陈洪舰, 王雪
摘要1440)      PDF (323KB)(1057)   

【摘要】 目的 了解青海省三江源唐古拉地区蚤、 蜱、 虱种类分布及自然染疫状况。方法 结合对该地区鼠疫疫源
地的调查和监测工作,对捕获的小型兽类进行体外寄生虫采集,对蚤、蜱、虱标本分类鉴定,将部分标本送实验室做鼠疫细菌学培养。结果 发现该地区蚤、蜱、虱有40种(或亚种),隶属3目8科20属,其中蚤类5科17属36种,蜱类1科1属1种,吸虱2科2属3种(这些标本均保存在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13种喜马拉雅旱獭寄生蚤中自然感染鼠疫的蚤类有3种, 即谢氏山蚤、 斧形盖蚤、 原双蚤指名亚种, 亦从喜马拉雅旱獭体外寄生吸虱——古北拟颚虱中分离到鼠疫菌。结论加大该地区媒介昆虫生物学控制研究,为今后鼠疫防治工作服务。

2009, 20 (1): 67-69.